為深化三醫聯動改革,進一步打通基層惠民醫療“最后一公里”,筑牢基層醫療衛生“網底”,2022年以來,東區街道將醫聯體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抓手,積極對接三甲醫院,引入優質醫療資源,強化內涵服務,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模式再上新臺階。

中山市中醫院中醫專家楊楠主任醫師看診
東區街道與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和市博愛醫院建立“三甲醫院+社區醫聯體”聯合模式,開設以全科、中醫科、康復科、兒保科、神經內科、心血管科、內分泌科等基層常見病種為特色的“名醫診室”,每個工作日均有醫生坐診,還能通過綠色通道實現雙向轉診。目前,3家三甲醫院下沉名醫共19名,其中,醫學博士7名,高級職稱專家17名、中級職稱2名。專家出診121次,接診病人一千余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服務人次較同期增長三成。“名醫診室”的開設為實現“小病不出鎮街”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東區街道扎實推進全市首家社區醫院試點建設,設置住院部病房和“日間病房”,打造“三甲醫院與社區共建康復病房”的新型社區住院病房服務。一方面,市中醫院提供全院各科室優質醫療資源,助力東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社區醫院科室建設、急危重癥救治、復雜疑難疾病會診、轉診綠色通道、進修培訓等工作,每日安排醫生到住院部查房、帶教,另一方面,市中醫院與東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享影像、檢驗、病理、放療及中藥制劑等各類型檢驗檢查設備,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備。 



東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部主任查房
同時,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單交費,按一級醫療機構的收費標準、報銷比例,還可便捷預約市中醫院的檢驗檢查服務。
截至今年10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住院病人得到良好治療效果,從中醫院下轉病人11人次,接收中心住院部上轉危重病人2人次,轉送中醫院大型檢查(如MR、CT)46人次。通過借腦、借力、借技術的方式,切實提升社區醫院專業技術水平,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東區街道與市人民醫院慢病管理科、全科醫學科、內分泌科共同打造轄區慢病“同心圓”健康管理中心,進一步解決社區衛生健康管理工作中慢病管理這一難點。

一是以社區作為健康管理圓心,組建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健康管理小組。各衛生站設置健康小屋慢病驛站,為居民提供免費測血壓血糖、24小時動態血壓設備、智能血壓計、血糖儀服務,家醫助理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中醫院各科室28名專家已進駐由東區街道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的家庭醫生微信服務群,在線提供及時、便捷、專業的專家名醫健康醫療咨詢。通過系列舉措,現已組成三甲醫師、衛生站全科醫師和護師多師共管共護、上下分診、醫防融合、閉環管理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 二是加大專家拉動力度,涵蓋常見病學科,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痛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提供規范化、系統化的診治,提升了中心醫療能力和服務水平。


醫聯共建惠民生
東區街道將進一步強化
醫聯體建設的力度
以實干實效幫市民群眾解決
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急難愁盼”問題
切實提升轄區居民的醫療獲得感
讓群眾更有“醫”靠
推動基層醫改向“深水區”更深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