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鳳鎮始終堅持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涵養文明鄉風,激發農村活力,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整合盤活資源
夯實農村思想陣地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14個村(社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鎮村擁有14個圖書館(圖書室)、4個香山書房、1個共享閱讀空間以及1個鄰里文化家,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思想文化陣地。
東鳳香山書房
共享閱讀空間
鄰里文化家
圖書館(圖書室)
建立“理論宣講團”“百姓宣講團”“文藝宣講輕騎兵”“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等宣講隊伍,持續深化“舉旗幟 送理論”宣講活動,宣講黨的好政策、身邊好典型、美好新生活,平均每年開展宣講活動300余場次,覆蓋黨員群眾約2.6萬人次,教育引導推動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堅定不移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涵養精神品格
厚植農村道德建設沃土
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結合各村(社區)的歷史文化特色,建設東鳳鎮家風家訓館、西罟步村村史公園和“愛民塘”公園、永益村民俗體驗館、村(社區)黨建主題公園等特色文化陣地,廣泛開展紅色微黨課、紅色主題展覽、紅色電影展播、親子繪讀等“紅色微文化”服務,形成育人潤心的紅色文化矩陣。
積極選樹道德典型,近年來累計推薦評選“中山好人”21人,其中5人入選“廣東好人”,3人入選“中國好人”;評選道德模范6人、中山市最美家庭32戶,廣東省最美家庭2戶。
開展道德典型學習宣傳活動,舉辦身邊好人風采展、道德模范示范宣講,大力宣傳道德典型事例,讓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遵紀守法、鄰里和睦等美好品質在東鳳鄉村中蔚然成風。
培樹文明鄉風
擦亮鄉村振興亮麗底色
將學習宣傳《中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納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開展學習問答、入戶宣傳等活動,舉辦“文明城市大家談”訪談活動,讓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積極引導村(社區)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健全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組織架構,推廣道德文明“積分銀行”治理模式,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主題文明實踐活動600余場次,依托線上線下宣傳陣地廣泛開展文明祭掃、文明餐桌、禁毒、垃圾分類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宣傳,傳遞文明新風尚。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落實“門前三包”工作責任,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盤活村民房前屋后土地、閑置地,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組織村(社區)居民進行維護管理;開設“文明創建紅黑榜”,點贊文明行為、曝光不文明現象,引導群眾對標對表、自查自糾,發動群眾力量提升村容村貌,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在文明鄉風的浸潤下,東鳳鎮涌現出一批批環境優美、鄉風文明、和諧美好的示范村(社區),其中東興社區、伯公社區獲評省級文明單位,穗成村、西罟步村、和泰村、同安村、永益村獲評市級文明村。
豐富文化生活
增添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文體惠民服務提質增效。各村(社區)文體廣場、農家書屋、各類活動室等活動場所齊全、文體設施豐富。各文化陣地在積極開展免費培訓、專題講座等服務的前提下,每年還組織送戲、送電影、送展覽、送講座、送圖書等流動文化服務400多場次,拓展服務群體,延伸服務范圍,讓群眾在家門口盡享文化大餐。
傳統文化活動百花齊放。在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假日期間,依托各村(社區)文化陣地組織開展帶有濃厚節日、民俗色彩的文化藝術匯演、民俗文化體驗、非遺傳習等活動,有效滿足了群眾節日期間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全民閱讀氛圍濃厚。14個村(社區)閱讀空間累計藏書9.2萬冊,常態化開展閱讀分享、親子繪讀、好書推薦等活動達40場次以上,打造了“書香東鳳·悅讀越美”等一系列品牌,帶動更多村民群眾開卷閱讀,提升文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