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潔瑩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海堤建設,打造中山式“黃金內灣”的建議》(提案第132181號)收悉,經綜合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市金融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對提案內容的總體表態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提升一體化水平,把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作為突破口,深化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對接融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著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作為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翠亨新區正在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戰略機遇和深中通達建設窗口期,加快推進全域開發建設;積極對接深圳等重點城市優質科技、產業和創新資源,打造灣區西岸創新高地、產業高地和人才高地。翠亨新區擁有全市獨一無二的濱海岸線,全長約26公里,為切實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翠亨新區已完成《中山翠亨新區水利規劃—起步區部分修編》,正在加快推進《中山翠亨新區水利規劃—南朗部分》編制工作,未來翠亨新區防洪設計標準統一提升為200年一遇,為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濱海新城提供有力保障。對此提案我區表示認同。
二、對提案內容的歸納分析
目前,我市水安全保障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與國內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海堤建設標準低,受臺風暴潮影響嚴重;二是外江提防范圍涉及大量基本農田、生態紅線,影響海堤工程建設;三是河湖污染物總量不斷增加,治水任務艱巨。總體而言,全市水安全問題突出、亟需解決。
三、對建議的采納情況
(一)關于統籌空間規劃、生態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中山“黃金內灣”的建議
吸收采納建議。
1.組織編制《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自然資源局穩步有序推進《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大戰略,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推進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和修復,優化國土空間資源配置,到2035年,形成安全、繁榮、惠民、美麗的高品質國土空間格局。
2.深入推進深中規劃一體化。對接深圳都市圈規劃和前海深港服務業合作區規劃,在基礎設施、產業體系、城市功能、公共服務等規劃突出融合發展,在總規方案中明確與深圳區域協同的重點,提出打造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軸、建設環灣東承城市高質量發展帶、共建高端產業合作空間載體,以及加強跨江通道“硬聯通”、深化中深港澳“軟聯通”。以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為橋頭堡,保障資源要素配置,強化深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翠亨新區聯動前海創建國家級平臺,成為大灣區黃金內灣的核心引擎。目前,市自然資源局正在與翠亨新區共同推進翠亨新區起步區城市設計優化等工作。
3.組織編制《中山市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專項規劃》。中山市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的相關工作部署,進一步謀劃和明確不同區域的主導功能以及陸域海域功能銜接對策,優化陸海空間分布,制定科學管用、導向鮮明的管制措施和規劃指標體系,積極推進海岸建筑退縮線研究和劃定工作,形成陸海協調、配置合理的海岸帶綜合保護利用格局。
4.加強水環境監測和治理。除了對全市一千多條內河涌開展每季度一次監測外,市生態環境局還針對近岸海域水質自主加密每月一次近岸海域國控監測點位,每季度一次沿岸28條入海河流及入海排污口水質監測工作,及時掌握珠江口附近水質狀況,對不穩定達標的斷面及時督促鎮街落實治水工作,保障珠江口水質。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持續關注珠江口水質變化情況,根據水質情況督促有關單位加快推進相關水污染整治工程見成效,進一步提升“黃金內灣”水環境。
此外,翠亨新區(南朗街道)正在加快推進水環境治理和農村污染治理工作。一是推進河涌截污工程建設,為補充河涌流域范圍內管網,確保污水應收盡收,提升河涌水質,計劃新建截污管網73公里,目前累計完成69公里,預計年底前完成并驗收納管;二是推進大溪-中心一河岸線整治工程建設,為提升河涌兩岸環境,選取南朗中心城區河段進行岸線提升,新建沿河步道并對現狀景觀進行提升,設置平臺、景橋等,為沿岸居民提供豐富濱水景觀休閑空間,預計年底完成;三是推進生態補水工程建設,為提升南朗流域河涌水動力,工程選用中水回用方案,利用橫門污水廠尾水流經新建濕地進行凈化再沿新鋪設管道沿途補給河涌,預計新建補水管道13公里,新建濕地130畝,預計年底完成。四是推進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2022年已完成2.4萬畝的26個尾水治理攻堅項目編制設計入庫、施工方案編制。截至目前為止,完工8121畝,正在施工5933畝,余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5.推進深中產業聯動發展。翠亨新區聚焦深圳“20+8”產業集群,謀劃形成以裝備制造及機器人、健康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和若干未來產業的“4+X”產業體系,對接深圳氫協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主動謀劃、成功創建省級產城人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目前翠亨新區正在加快推進深中合作產業園規劃建設。一是謀劃建設深中港合作片區,重點打造成為深圳、香港制造產業的承載區,以中山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器械等高端制造業高質量、集群化發展為主軸,以聯動深港開展高端制造跨區域深度產業協作為核心,以合力共建新一代信息技術及醫療器械完整產業鏈條為發力點,推動區域協同連片開發、加快聚集產業高端要素,進一步創新改革產業協同開放制度規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端制造合作發展高地;二是謀劃建設深中澳合作片區,重點打造文化與科技研發有機融合的粵澳區域協同創新區,大力發展粵澳科技產業合作,推動人文灣區融合發展示范,加快建設灣區西岸宜居宜業生活圈,探索建立深圳、中山、澳門三地區域合作新模式。下一步,翠亨新區將積極聯合深圳舉辦翠亨新區深中合作產業園招商會,向國際國內展現翠亨新區良好營商環境、區域競爭力、市場主體活力、投資潛力和互補的產業配套能力,進一步推動深圳與中山兩地產城融合發展。
(二)關于加強部門聯動,推進防潮海堤的建議
吸收采納建議。
1.創新工作機制。2022年,翠亨新區先行先試,在香海路北段項目建設中,加強各部門聯動,創新實施審批制度改革,在項目前期采取了區域評估、并聯審批、評定分離、分段報建等方式讓項目建設實現大提速,項目前期工作由180天大幅縮減到45天,開創了全市先河。目前香海路北段正在動工建設,延長段已完成EPC招標,香海南段將結合東部海堤一并實施,待用地問題解決后推進項目立項工作,項目整體采用路堤結合方式,兼顧道路通行、防洪減災、濱海景觀等功能要求,建成后將通過現有路網實現與珠海情侶路連接,實現灣區西岸濱海城市岸線的串聯貫通。
2.完善海堤基礎設施建設。除香海路外,翠亨新區正在結合萬里碧道、濕地公園,加快推進海堤設施建設。一是高質量開展碧道建設,翠亨新區以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景觀與游憩系統構建、共建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為建設任務,加快推進翠湖公園、茅龍水道、翠亨國家濕地公園等碧道建設,截至目前翠亨新區已建成10.9公里碧道。二是打造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集濕地保護與修復、濕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監測、濕地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進一步加強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提高防洪減災能力。三是推進東片區海堤建設。目前翠亨新區正在實施濱河水利整治工程,通過全面規劃設計,在滿足防洪排澇安全的同時,結合濱水景觀帶的生態功能,在妥善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將水環境和濱水空間作為承載城市休閑功能和公共活動的主要載體,滿足各類人群對于休閑和公共活動的需求。項目涵蓋馬鞍島東北側、西北側、西側以及南側海堤建設;東北側、西北側及南側海堤因涉及農轉用手續、基本農田和權屬問題,待解決后加快推進。此外馬鞍島東側海堤因涉及企業用地范圍,目前正在推進土地收儲工作。
(三)關于推進規劃報批,落實海堤建設用地的建議
吸收采納建議。一是加快推進《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報批。發揮總體規劃對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同時做好相互之間的銜接,保障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用地規模。市自然資源局以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成果為工作底圖,結合我市規劃期發展目標和上級要求,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工作,核減了明確選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占用的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已經省自然資源廳匯交到自然資源部入庫。目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于3月20日由市政府報送省政府審批,目前正在征求省直部門意見,以及開展數據庫前置審查。按照省自然資源廳工作安排,預計6月底前完成報批。下一步,市自然資源局將按照國家和省的最新要求,加強與省廳的溝通,爭取第一批完成報批工作。二是保障海堤建設項目用海。對涉及用海的海堤建設項目,市自然資源局提前介入項目用海審查,項目用海與海域使用金減免同步辦理。
(四)關于拓展資金渠道,提升水利融資能力的建議
吸收采納建議。一是做好市級資金保障。2023年市級財政分別安排14億元推進綠美中山生態建設以及20億元推進全市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根據《中山市高質量建設碧道實施方案》,市級財政按照市、鎮街6:4比例對碧道項目的建設費用進行補助,為實現高質量規劃建設萬里碧道提供有力財政支持。二是健全政銀合作機制。我市積極引導銀行機構充分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中山水利建設,截至2023年3月末,轄內銀行機構累計投向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貸款余額94.84億元。2021年末,中山市人民政府與國開行廣東省分行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十四五”期間全面支持中山市重點工作。水污染治理方面,國開行廣東省分行已為珍家山污水廠、中嘉污水廠擴建項目提供授信額度12億元。2022年,農業發展銀行中山市分行成功投放中山市首筆農發基礎設施基金3400萬元作為項目資本金用于支持“小欖-東升供水一體化”工程項目,并配套2.73億元項目貸款,既有效解決項目資本金籌集難題,又為項目建設提供了中長期貸款資金支持。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你們)對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工作的關心支持。
中山翠亨新區管理委員會
202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