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鎮
金鐘涌水流蜿蜒,河兩岸的圍欄邊,每隔數米就栽種著一棵茂盛的綠樹。圍欄上還懸掛著一盆盆盛開的三角梅。村民們三三兩兩,在岸邊散步。一張小桌子,幾張小凳子,大叔大媽們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一些村民還會在岸邊唱咸水歌,十分愜意。
“以前岸邊沒有護欄,水面上垃圾多,水又黑又臭,我們在岸邊路過都是捂著鼻子快速走開。”中山市板芙鎮金鐘村村民小組長宋永麗談及金鐘涌治理前后的變化,笑著說:“現在治水后環境變好了,大家都愿意出來走動,唱咸水歌的唱咸水歌,喝茶的喝茶,真是太好了。”
水污染治理是中山“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大盤棋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一子,是沒有退路、必須打贏的攻堅戰。包括金鐘涌在內,一條條復清的河涌,為板芙實施“百千萬工程”提供了強大動能。
目前,板芙鎮治水工作已進入收官階段:污水管網建設已完成近99%;擴建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萬噸/日;8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9條黑臭河涌已全面消除,13條劣V類河涌減少到了2條。
還河涌兩岸一片“綠土”,板芙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正在大幅提升。
金鐘涌
水體復綠
治水在河里,根源在岸上。
金鐘涌屬板芙鎮河東片區河涌,主河涌全長約3.6公里。鎮內有數條河涌流經板芙鎮內多個村落,最終匯入金鐘涌。作為典型水鄉,板芙鎮內多個村落常見依河筑屋、經商的場景。金鐘涌流域范圍內就包含了31家工業企業、2個住宅小區、12個重點涉水城市面源點。河涌整治前,來自各個村落的餐飲經營場所、汽修洗車場所、農貿市場、美容美發場所、居民生活等污水,不經過處理,直排河涌。金鐘涌水體變黑變臭,為劣V類水質。
“之前住在河涌附近的村民,經常連窗都不敢開。一開窗就能聞到臭味。一些村民都不愿意在這里住,到鎮上工作和居住去了。”金鐘村村民梁松根表示,隨著村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現在村里環境變美,水也變得干凈了許多。梁松根說:“一些村民看到家鄉的變化,也搬回來住了。”
治理后的金鐘涌
2021年以來,金鐘涌水質整治工程項目全面開工建設。以“六污同治”為工作思路,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未達標水體整治工程、廠企、小區、重點涉水城市面源排水單位排水管網改造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河道清淤工程等。
板芙鎮水務事務中心主任唐代軍介紹,截至2024年10月底,金鐘涌水體整治項目各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中,流域范圍內涉及的金鐘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完成并經省生態環境廳現場核查驗收。
治理過程中,讓唐代軍感到頗為頭疼的,是餐飲店的餐廚廢水。
未治理前,餐飲店的污水未經隔油池預處理直排污水管道,甚至直排進入河涌。污水檢查井是污水管道系統上為檢查和清理管道而設立的一口窨井。唐代軍表示,一般檢查井有數米深。工作人員之前時常在污水檢查井內,發現厚厚的結塊的油污。尤其冬天的時候結塊最嚴重,甚至達半米厚。油污變質發酵,味道難聞。工作人員很難進行清理,用高壓水槍沖有時都無濟于事,得人工或機械去破除油污結塊,是水污染治理的“老大難題”。油污沉淀有時還會把排水管道堵死,導致排水困難,給居民造成很大不便。
為解決這一難題,板芙鎮專門對如餐飲企業等城市面源排水單位設置預處理設施,并依法接駁市政污水管網。“簡單來說就是設置了隔油池,餐飲企業的污水先排入隔油池進行沉淀,把油污隔離出去后再排入污水管道。”唐代軍介紹,油污在隔油池固化后專門有工作人員對這些餐廚垃圾運送處理,這樣就能在源頭上較好地處理此類污水。
餐飲企業污水處理只是金鐘涌水體整治項目的其中一環。板芙鎮舉全鎮之力,推進“六污同治”,治理后的金鐘涌水質得到較明顯改善。
治理后的金鐘涌成了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近年來,板芙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開展金鐘村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兩岸村民積極配合,清拆兩岸違建建筑物、更換河岸欄桿、部分濱河空間增加休閑座凳、裝飾矮墻花池、農家小品外擺等,修復河涌水岸生態,打造游憩型河道,實現河流與城市共榮,形成煥然一新的開放式濱水空間。
如今的金鐘涌,水體復綠,兩岸岸線清晰、綠化整潔,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月角涌
水質改善魚兒游
里溪月角涌屬于金鐘涌支涌,此前也面臨著相同的難題。
月角涌主要流經里溪村,治水前,存在較多污染源頭污水直排,其中養豬場的污染最為嚴重,導致河涌水體黑臭,河床淤泥堵塞。2017年起,在鎮村兩級的努力下,豬場被成功拆除。
治理后的月角涌
“按‘六污同治’工程的思路,我們通過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截污工程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補強里溪村污水排放系統,每家每戶的污水都進行統一收集和處理,實現污水管道全覆蓋。”唐代軍介紹,板芙鎮還對違規排放的養殖業廢水涉及單位進行清除清退或要求改造,要求不達標水體排放的工業企業進行改造,做好雨污分流,統一將污水接駁至市政污水管道。類似餐飲店、美容美發、農貿市場等城市面源單位,則從源頭進行改造,要求排水戶按照行業規范做好排水設施建設。
治理后的里溪月角涌水質得到較明顯改善,根據2024年第二、三季度水質監測結果顯示,里溪月角涌已穩定在“不黑不臭”水平,基本實現治理階段性目標。
“很難想象,之前這里的河水都和寫字用的墨汁一樣。治理后不一樣了,水里有魚在游,村里環境變美了,來參觀的游客也多了起來。”里溪村村民黎雪嬌笑著說:“我們里溪村人感到很自豪。”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生活污水只是影響農村環境的問題之一。近年來,里溪村因地制宜、探索創新,鄉村舊貌換新顏。
治理后的月角涌岸邊種上了綠植花卉
河水復綠,月角涌周圍也開展起了多個文旅項目:黨員教育基地、里溪香山書房、民心公園、環山風光徑和里溪古道等,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里溪村參觀。村內周末和夜間的露營、圍爐煮茶等,成為打卡熱門活動。
“我畢業后這幾年村里變化真的很大。”90后村民林敏聰表示,自從村里變美之后,他計劃接下來在河岸邊開一個小吃店或者奶茶店。
林敏聰笑著說:“我也想賣自家的農產品,讓更多的游客能享受到我們家鄉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