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板芙鎮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首期項目工程量已完成了八成。近日,中山市無人系統及智能機器人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項目負責人之一王啟斌告訴記者,該項目2月份拿地即動工,建設如期快速推進,預計2025年春節后陸續交付使用。
建設中的板芙鎮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項目。
一座現代園區正拔地而起
走進板芙鎮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我們的招商中心采用高標準建設,在完成招商任務后,未來會作為園區企業公共服務配套使用。”王啟斌說。
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屬于中山市“十大艦隊”高端裝備產業集群項目,規劃建成集“產、學、研、展”等功能于一體的無人機(裝備)全產業鏈生態智造基地。該基地項目占地面積約60畝,建設面積約12萬平方米,計劃引入數家無人機領域專精特新企業及相關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建設國際無人機生產基地、配套設備生產基地、展示及交易中心、技術研發和培訓中心等。
這里屬于板芙鎮白溪村“工改工”宗地項目,由板芙鎮人民政府通過公開出讓方式確定改造主體實施全面改造。白溪村黨總支書記譚鳳池介紹,項目前身曾是低端的家具廠、加工廠等傳統產業集聚地,并且大多為舊有鋅鐵棚廠房,土地租金及產值都不太可觀。“項目是村民會議全票表決通過的。‘工改’項目落地后,村集體物業租金收入較改造前增加約3倍,相當于去年一整年的村集體收入。”
打造低空經濟特色產業園
據悉,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目前承接的主要是深圳外溢產業為主。據王啟斌介紹,目前園區招商進展順利,已有約60家深圳的企業表示有意進駐該園區。一些專精特新企業,也有意向將制造總部落戶園區。
今年以來,深圳市加大力度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其中,與中山一橋之隔的深圳寶安區,無人機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豐富完善。“深中通道通車后,中山在物理交通距離上更近更便利,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中山承接深圳低空經濟產業外延生產線。”他分析說。園區計劃通過設立總部基地的方式,進一步吸引深圳及周邊地區的無人機相關企業。這種總部經濟的模式,不僅能為入駐企業提供高品質的生產和辦公環境,還能通過總部的集聚效應,促進產業鏈的完整性,提升協同效率。
工作人員介紹項目招商情況
深圳今年針對低空經濟出臺了密集扶持政策,中山低空經濟政策能否“對齊深圳”,也是承接產業輻射的關鍵。今年7月1日,中山市印發《中山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其中就包括了打造低空經濟特色產業園,推動板芙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無人機(裝備)全產業鏈生態智造基地。
目前,園區一期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建成后預計年產值達7.2億元,較改造前增加約10倍;經過“工改”后,從原有的容積率1提升為容積率4,提升4倍。一期項目預計2025年春節后陸續交付使用。如果進展順利,按計劃,國際無人機(大灣區)智能生產基地二期項目,將在周邊選取地塊,借力“工改”實現連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