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開通后,中山市域內的高快速路愈加繁忙,貫穿中山南北的國道G105線更是車水馬龍。當車輛沿國道G105線南段行駛、途經中山市板芙鎮時,可以發現道路兩側均種下了全新的綠植。同時,橋下空間也得到了綠化。曾經的城市綠化死角,如今成為當地的綠美空間,沿路觀感明亮起來,成為當地推進“百千萬工程”、打造美麗中山的一條綠美廊道。
今年以來,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全力推進“9+2”道路(途經中山的9條高速路、2條國道)沿線人居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工作,按照“干凈、整潔、美觀、有序”的工作目標,全方位、立體式對道路周邊環境面貌開展大整治,其中便包括國道G105線。
國道沿線住宅小區門口改造前(左)與改造后(右)對比
國道G105線南段串聯中山西區街道、沙溪鎮、板芙鎮、三鄉鎮等多個鎮街,是中山“三環十二快”高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板芙段縱貫板芙鎮南北,全長超8公里,是途經板芙的重要交通干線。此前,國道G105線南段開展快速化改造,形成了一批橋下空間。如何利用好這一批橋下空間,發揮其最大效用,既是提升優化沿線人居環境的需要,更是形成展示當地建設成效的窗口。
在中山市交通運輸局的指導下,板芙鎮大膽創新,主動對標學習深圳,以“小切口”推動“大提升”,推動國道G105線板芙段路域綠化環境大提升,盤活國道橋下空間,將城市的空間多維串聯起來,種植土堆坡、大葉油草及耐生灌木2.7萬平方米。同時,對沿線人行道與建筑邊線的閑置空地進行填土并平整,種植草皮綠化1.2萬平方米。
國道沿線人行道改造前(左)與改造后(右)對比
一方面,當地以“橋下+橋邊”雙向發力,以點串線打造連片景觀,以橋下空間為載體,結合空間特點及周邊用地環境,使橋下空間舊貌換新顏,成為城市的“金邊銀角”。在留白橋下空間的同時,也注重橋下空間改造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做到整合性環境設計,從邊界到中樞,全線推進國道兩側人行道、閑置地塊、商鋪門前、排水設施、接順人行道與路口接口等改造,“見縫插綠”開展植綠增綠、景觀美化。
國道G105線板芙段橋下空間改造前(左)與改造后(右)對比
在綠美空間的布局方面,當地打造“樹高+草低”錯落有致的格局,細致規劃橋下空間地塊平整、土地堆坡、造型點綴,因地制宜、從外到內鋪種大葉油草、翠蘆莉及耐生灌木等病害少、后期管養成本低的綠植,并設計灌木與草坪界線線條,努力打造錯落有致、造型律動、通透明亮的橋下廊道。
此外,當地堅持“安全+便捷”多元兼顧,綜合考量國道沿線群眾日常出行需求,統籌規劃橋下空間,選取橋下空間適當位置建設過街人行通道并安裝紅綠燈,借助地面標識、指示標牌等打造慢行系統,保障群眾安全通行;最大化拓寬橋下空間使用價值,對橋墩、橋底配置夜間淡黃燈光,營造溫暖、柔和的氛圍。
除國道G105線,中山市交通運輸局還負責統籌廣中江高速、香海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國道G228線等道路沿線人居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工作,整治總里程超166公里,涉及沿線15個鎮街,包括沿線整體風貌、垃圾雜物、橋下空間、違規窩棚等整治內容,截至目前整改率已達52.46%。